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互联网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速布局,互联网基础资源持续丰富,为互联网普及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截至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
“当今世界,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今年是我国网络强国战略目标提出的11周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1周年。31年来,从小到大、从跟随模仿到自立自强,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正日益成为我国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十四五”期间,我国互联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展现着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赋能,折射出网络强国建设的铿锵步履,让中国在引领信息时代中阔步向前。
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包含了以5G、移动物联网、卫星互联网等为代表的网络基础设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必须在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上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十四五”期间,我国5G基站总数达443.9万个,实现“乡乡通5G”,行政村通5G比例达90%;“东数西算”工程全面推进,算力总规模全球第二,超算数量位列全球第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车联网、城市物联感知等融合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等等。一份份“硬核”成绩单,彰显了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度”,进一步夯实了网络强国建设的基础底座。
互联网具有极强的延展性和渗透性,不仅能在网通八方中开辟数字经济新蓝海,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也能在“互联网+”中赋能千行百业,持续壮大实体经济,而这份延展性和渗透性在“十四五”期间得以生动体现。电商平台上,亿万消费者装满“购物车”,催生了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55225亿元;云计算中心,海量数据转化为生产力,支撑起无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总量突破450万家;智能制造车间,机器人与流水线工人默契协作,书写着“中国智造”的新传奇,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市场的份额连续15年位居第一。过去4年国民经济保持了年均5.5%的增长速度,正是得益于活力满满的数字经济有力支撑。
“民富国强,众安道泰。”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应该成为造福人民的最伟大发明。曾经,“打车难”困扰着不少人,“排长龙”只为抢张火车票;如今,“网约车”已融入日常,“轻轻一点”就能购票、选座、点餐。用指尖轻触代替脚步奔波、用移动支付提升消费体验、用远程医疗搭建生命绿色通道,日益改善着人民群众的生活;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等建成运行,不断织密了全社会的服务保障网络。一个个依托互联网的快速变革,正持续融入日常生活,深刻映照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生活期待,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变得更加真实可触、共享可及。
一网传音,听发展之声声如歌;一屏之域,享生活之美美如画。奋进新征程,坚持潮头登高再击桨,将11.23亿人的磅礴之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活力,网络强国建设必将铺展开一幅幅“无边胜景在前方”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