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AI不神秘陪你的第6篇原创文章。
小晗姐说:
上周二凌晨1点,实习生钱坤同学兴奋地给我发了条消息:
"小晗姐!我把那个1500万赞的周杰伦AI视频给你复刻出来了!"
屏幕里周杰伦从《范特西》的红帽少年,丝滑变身成《最伟大的作品》里的西装王者...
我瞬间被震撼了!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时光机"吗?用AI把20年青春浓缩成26秒,每一帧都击中DNA深处的回忆。
更关键的是——这个技术,普通人也能学会!
今天就让钱坤同学手把手教你,如何用AI制作同款"成长史"视频。

2003年出生;
江西财经大学
会计学专业大二学生;
热爱摄影与剪辑;
对人工智能技术充满兴趣与敬畏。
#01
现象级爆红背后:
为什么这条视频能破圈?
7月11日,一个名为“周同學”的抖音账号悄然上线。短短几天内,这条仅1分36秒的视频狂揽1500万点赞,账号粉丝飙升至2100万以上。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条引爆全网的“周杰伦成长史”视频,竟完全由AI技术制作完成。

无数网友在评论区高呼“爷青回”,短短一分半的视频将周杰伦人生中重要的时间节点神奇地链接在了一起,这时的AI技术就像哆啦A梦里的时光机带着我们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夏天——蝉鸣阵阵,微风习习,暮光中,学校教室的座椅上,一个对未来充满希冀的少年随着MP3中的《三年二班》轻轻哼唱:“眼睛你要擦亮,记住我的模样……”
转眼间,又过去了多少年,现在的你,还听着周杰伦的歌吗……
周杰伦的视频刚热,小晗姐就说她想要同款,同时还可以把制作过程记录下来分享给精神股东们。
这还不简单嘛?如今市面上的很多带有首尾帧功能的AI视频生成软件都能制作,例如即梦、可灵、Vidu等等,但是仍有很多小细节需要注意。接下来,且听我将首尾帧的妙用向你娓娓道来~
#02
核心技术揭秘:
首尾帧技术如何创造“时光魔法”
简单说:给AI两张照片,它自动生成中间的变化过程。
周杰伦视频的核心技术是AI首尾帧生成:通过上传两张静态照片(首帧和尾帧),AI自动生成中间过渡动画,实现人物成长、场景变换的丝滑效果。
其魔力在于三点:
1.时光压缩术:20+张老照片串联起人生轨迹,每段过渡仅3-5秒
2.情感共振场:背景音乐《三年二班》唤醒集体记忆,AI运镜强化叙事感
3.技术隐形术:衣物渐变、面容过渡自然,毫无传统剪辑的跳跃感

#3
保姆级实操教程:
4步复刻“杰伦式成长史”
步骤1:素材准备——构建时间线
照片选择:收集目标人物不同年龄段的正面照(建议11-13张)
关键点:统一尺寸(案例中为3:4)、光线相似、构图居中、避免遮挡面部
排序技巧:按时间轴排列,前一张的尾帧=后一张的首帧(如童年照尾帧→少年照首帧)

步骤2:即梦AI首尾帧生成(核心环节)
访问即梦官网(https://jimeng.jianying.com/ai-tool/generate)或即梦手机版
参数设置
模型选择:视频3.0
分辨率:1080P
时长:5秒
懒人提示词:微笑眨眼,运镜顺畅有冲击力,人物与背景变化自然,衣物快速在同一时间变化,尾帧画面至少存在一秒,不要同时出现首尾帧人物
步骤3:多片段串联技巧
重复步骤2,用“链条法”生成所有片段:
童年→少年→青年→成年(每段尾帧即下段首帧)
步骤4:剪映终极合成(电影感关键)
导入素材:将生成的AI视频拖入时间轴
变速处理:成长片段慢速0.8x,转身镜头加速1.5x
背景音乐:添加《三年二班》
音效叠加:在人物变化瞬间加入“嗖——”的音效强化冲击
#4
避坑指南:
我给小晗姐制作视频时遇到的问题
视频才做一半,我发现1800积分已经被我用的不剩多少,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
其实是视频背景光线、色彩等等差别太大,导致AI脑子也宕机了,大家尽量还是选择背景类似的照片,当然,我用积分orz不断试错,最后还是为大家得出了以下的解决办法:
第一,从一开始的无提示词,再到不断优化提示词,直到我加入“人物与背景变化自然,衣物快速在同一时间变化”这段文字,视频丝滑度终于获得了质的提升;
第二,可以适当调换提示词顺序,越靠前的提示词优先度越高,AI越会重视这段提示词执行;
至此,我们的AI视频终是制作完毕。
#5
深夜复盘:
为什么我们都需要这样一个"时光机"?
劳累过后,已经是凌晨1点,宿舍熄灯后的笔记本电脑成了唯一光源。我兴起再次点开即梦AI的界面,把两张周杰伦的照片拖进窗口——左边是《范特西》红帽遮眼的少年,右边是《最伟大的作品》里西装笔挺的王者。鼠标悬在“生成”按钮上时,耳机里《反方向的钟》正好唱到那句“穿越时空的眼泪” 。
生成进度条跑到87%的刹那,回忆突然汹涌。想起高三晚自习总偷塞一只耳机,MP3里《七里香》的电流声混着蝉鸣;想起篮球赛摔破膝盖时,死党用《蜗牛》的歌词写加油纸条;甚至想起不久前失恋后,在KTV吼《开不了口》到嗓子的撕裂感。原来杰伦早用旋律在我们DNA里刻好了时光坐标。
屏幕骤然亮起。
画面从2001年潮湿的巷弄开始流动:
磁带封面上的少年踏过钢琴黑白键汇成的河流,
鸭舌帽被风掀飞的瞬间化作《叶惠美》专辑的烫金字样,
青花瓷釉彩晕染开时,二十年的光阴在1080P的像素里坍缩成26秒。
当尾帧定格在2025年他举着金话筒谢幕的特写,我才发现脸颊有凉意划过。原来AI缝合的不是画面,是把MP3时代的青春碎片,用算法熔铸成可视的琥珀——那些以为褪色的课桌涂鸦、操场夕阳、藏在歌词本里的悸动,都在帧率跃动间重新有了温度。
宿舍门突然被推开,室友拎着在宿管那买的零食探头:“还不睡?”
我扯下耳机把屏幕转向他:“看!我用AI复活了整个青春。”
孜然香气里,视频自动循环播放。
《三年二班》前奏响起的刹那,
我们相视一笑。
原来有些东西从未走远,
它只是躲在数据流的褶皱里,
等一场唤醒记忆的洪流。
本期作者
李钱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