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品交易中心
//
相关网站曾介绍艺术交易中心区域详细内容~
总体布局
地块设计中,依据功能设置不同类型的开口,实现与周边地块与环境景观的充分连通。通过景观水系、中央艺术广场、步行道将功能相对独立的商业、写字楼、文创企业办公和博览会永久会址串联并强调互动,各个建筑组团之间产生呼应,形成涵盖园区、极富活力的体验体系,形成一种相互联系、绿色生态的高端工作社区。

地标塑造
基地南侧为主要形象展示面,将高层建筑布置在基地中间位置南北中轴线上,形成大气简洁的布局形式,其他多层建筑分布在东西两侧,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逐层跌落形象,形成丰富的城市天际线,最终组合完成了项目地标形象的塑造。
(请横屏观看)

生态渗透
在场地东侧建筑低矮,扩大东侧景观通廊的宽度,增加景观视野。建筑布局集约化,形成相对集中的大片绿地,并在东西向形成一条绿化通廊,联系东西两侧城市绿地。南侧则通过下沉广场形成的开放空间与城市绿带形成呼应。这种布局极大加强了基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形成了和谐的城市环境。

合理布局
将5A级总部办公和商业等高端业态布置在南侧,靠近基地最重要的城市界面,以匹配产品特性,提升产品价值及园区形象。文创传媒办公等相对高端的办公产品布置在基地西侧,靠近第二城市界面。而面积最小的多层文创艺术办公楼产品,设置在集中绿化区,形成独特的花园办公环境,丰富高端办公产品的类型。

立面设计
从中式传统建筑中扬弃式的继承,提取院落、坡屋顶两大重要中式元素。根据使用要求, 使几幢房屋在平面上保持适当的距离, 形成了供人们室外活动的负空间一一“ 院”,由一个院或把若干个院毗连在一起,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屋顶则进一步演化,以现代手法形成折面,将整个裙房有序连接在一起,增强其整体感。
裙房立面在墙外有序垂落纤细的木色金属格栅,建筑立刻变得轻盈起来。塔楼则以简洁干净的玻璃幕墙为主,下部收缩,形成悬浮之势,不破坏整体中式的氛围。

幕墙泛光照明
屋檐的灯光利用屋顶的高低错落表现群山的连绵起伏;在屋檐口实现“树影婆娑、花竹摇曳”的艺术效果;灰色的墙面,采用淡雅的投影灯,实现绿竹虚虚实实的光影变化;通过光与影,光的色彩与影的效果,渲染出亮丽而雅致的场景。
交通流线设计
在基地北侧、东侧及西侧设置三个车行出入口,方便园区内部车辆与市政道路快速接驳;地下车库入口与出口分开设置,尽量靠近地块出入口,并考虑车辆右行的特性,让车辆最短时间内驶入地库或进入主干道。保证了园区内部无车辆的理想状况,且也完全避免了车流交叉,缓解了周边车行压力,提高了车行效率。步行道路及主要出口与车行出入口完全分开,避免人车交叉,并通过广场、露台、下沉庭院的设置带来多重视觉体验,共同构成丰富的步行交通体系。

▲车行交通

▲人行交通
多年过去了,不知此项目会不会将优化调整,期待此地块加速开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