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正在加速。
6月26日,支付宝集团正式对外发布全新AI健康应用——AQ,这是国内大型科技公司最早推出的健康管理领域的AI应用。
它能提供健康科普、报告解读、就诊咨询、健康档案管理等超100项AI服务,同时还连接了全国超千家医院、近百万医生为患者提供专业支持,同时有包括院士在内的全国150位知名医生开通了“AI分身”,7X24小时为用户答疑解惑。
此前,已有一些医疗机构也探索在健康管理的不同环节应用最新的AI技术。有专业人士称,国内的AI健康管理市场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并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专业的AI健康管理应用的出现,会给普通用户带来哪些不一样的体验,又会给健康管理市场带来哪些变化?
家在杭州的孙女士说,这让她免去了每年拿到体检报告后,面对异常指标惴惴不安,又不知道该上哪儿找医生问询的麻烦。
这款由支付宝集团发布的AI健康应用,基于支付宝医疗大模型开发。在健康咨询场景中,多模态能力尤为关键。据称支付宝全栈自研医疗多模态结构,在中文图文理解MMBench_CN评测集上达到领先水平。
除健康科普、找医问药,报告解读等常见功能外,AQ与全国超5000家公立医院、95万医生挂号或咨询服务链接,用户提需求,AI帮匹配。同时,针对日益受到重视的自我与家庭健康管理需求,AQ提供个性化健康档案,涵盖就医、用药、运动、饮食与健康自测等。
“希望利用AI技术,给每个家庭打造一个能用、好用、放心用的健康管理小助手”,支付宝集团副总裁张俊杰表示。
随着国产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行动的推进,AI和健康管理的融合速度加快。在支付宝集团发布AQ之前,一些地方的医疗机构也在开展相关探索。
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给出了84个典型应用场景,其中人工智能+健康管理成为其中一个重要应用场景。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及生态环境、生活行为方式变化,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占医疗总支出70%,如果个人通过健康管理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可减少医院门诊、住院、护理等资源的占用,使医疗系统更聚焦于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因此,做好健康管理已经不仅只关乎个人,而是事关社会发展和民生。
有专业机构统计,中国AI健康管理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2027年预计增至2.59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
AI技术的进入,正在改变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走向。
它让健康管理相关的医疗资源变得更普惠。以体重管理为例,目前虽然已有一些医院开设了体重门诊,却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型三甲医院,其有限的接诊量也远远满足不了庞大的减肥医疗服务需求。相比“减肥”这一话题在社会上引发的极高关注度和众多的参与人数,专业的减肥指导就显得明显不足。
AQ作为AI应用上线了减重专区,在专区内,用户可通过“饮食健康小助手“拍下日常饮食照片,交由AI识别热量并记录,智能体能根据用户个人情况生成可坚持的、不饿肚子的科学饮食方案。专区内的“运动健康小助手”就像一个私人教练,会根据用户年龄、健康情况、运动基础等信息生成个性化训练计划,更安全、健康地达成减重目标。为了帮助用户避免减重过程中常见的误区,专区内还汇聚了知名三甲医院的多个学科医生智能体,为用户提供在线7X24小时的在线服务。
另一方面,这些简单易用的AI工具,也让每个人在做健康管理这件事时变得更容易。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有专家指出,因为缺乏好的管理工具,很多人在做健康管理时难以做到科学、可持续。AI带来的工具革命,让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改变。
张俊杰说:“我们利用AI推出一系列管理工具,例如健康档案,用户授权后,可以保管自己的健康档案,AI辅助提醒用药、定期复诊检查,以及健康状况的分析。大大降低了个人做健康管理的门槛和难度。”
有专家预计,伴随新一轮AI技术探索,AI健康管理也有希望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全周期伙伴”,在全民健康科普、慢病管理、心理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优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