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与科幻动能”图书分享会在重庆举办

   2025-08-05 kongyu820
核心提示:7月26日,“现实主义与科幻动能”图书分享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分享会上,作家卢一萍、赖继、贾煜、萧星寒结合各自的创作
7月26日,“现实主义与科幻动能”图书分享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分享会上,作家卢一萍、赖继、贾煜、萧星寒结合各自的创作经验展开对谈。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汪惠仁、副社长杨喆、副总编辑徐福伟出席。活动由贾煜主持。
图片

贾煜首先介绍了百花社在小说出版领域的成绩。百花社的小说出版涵盖长、中、短、微各体裁,兼顾严肃文学与类型文学。在长篇领域,1979年出版老舍的《四世同堂》,1980年出版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都成为经典;中短篇领域推出“百花中篇小说丛书”,出版孙犁、蒋子龙、冯骥才、铁凝等名家名作;类型文学方面,率先引进金庸、琼瑶作品,开风气之先。并通过旗下《小说月报》《科幻立方》促进传统小说与科幻小说互相赋能,构建多元出版格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谈及现实主义和科幻动能,她表示,文学的魅力在于其多元共生,现实主义小说与科幻小说两者互为镜像。现实主义扎根于当下的泥土,挖掘人性的深度;科幻则伸展向未知的星辰,挑战认知边界。现实主义中的“真实”往往需要想象力的照亮,而科幻的“幻想”若失去现实锚点便会沦为虚无的狂欢。最动人的科幻往往有着现实的血肉,而最深刻的现实书写又常带着科幻般的预见性。现实是科幻的起点,科幻是现实的延伸,很多事物的答案就藏在两种视角的交汇处。

图片

贾煜发言

图片

《星核密语》


卢一萍认为,现实主义与科幻看似分属不同维度,实则是理解世界的互补视角。现实主义对日常生活细节、情感肌理的精准刻画,能为科幻的宏大设定注入真实质感,为想象锚定人性的根基。当科幻创作者理解了普通人的日常挣扎,面对星际叙事中的情感抉择时,才能更深刻地共情。这种跨界本质是“以他者观自身”:科幻用想象照见现实的未竟之路,现实主义用细节为想象筑牢根基。最终,无论是读者还是创作者,都能在两种视角的碰撞中,既保有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又获得突破局限的思维弹性,从而更立体地理解世界的复杂性。未来,现实主义与科幻及其他类型文学的深度融合是重要趋势。这种融合将突破传统时空限制,借助非线性叙事、跨时空设定拓展叙事维度,塑造出兼具人性深度与科幻特质的多元角色,让文学在现实关怀中注入未来想象,赋予故事更丰富的层次与思想张力。

图片

卢一萍发言

图片

《少水鱼》

图片

《大震》


赖继认为,科幻的使命并非预测未来,而在于揭示现实。当今科幻文学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始终聚焦于科技与人类困境,引发对人性本质的反思,让读者探寻自我存在意义。科技发展对写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科幻寓言式创作将揭示现实与虚构的界限。未来跨维写作将打破类型框架,XR叙事设备会重塑文本拓扑学,读者将沉浸在多维故事空间感受文字与虚拟现实深度融合,开启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图片

赖继发言

图片

《南京先生》

图片

《新英雄宇宙》


谈及科幻创作的灵感来源,萧星寒分享了《鲤鱼池》创作背后的故事。小说创作于2022年,当年夏天重庆遭遇极端高温天气,河流干涸、树木枯死,多地发生森林火灾。这些现实事件引发了他的思考:未来若面临极端高温乃至全球冰川融化的生死考验,人类的命运会走向何方?由此,《鲤鱼池》的故事逐步铺展开来。萧星寒认为,科幻并非脱离现实的空想,其内核往往根植于对现实社会的洞察,优秀的科幻作品常能以“未来视角”映照现实。同时,科幻作为与现实主义文学所区别的“思想实验”,能更好地实现对社会发展的预见性想象,以及对未来科技伦理的拷问。

图片

萧星寒发言

图片

《鲤鱼池》


此次分享会为文学创作者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了跨界融合创作的思路。希望以此为契机,让更多创作者扎根现实并借助科幻动能,探索文学表达的更多可能,创作出更具时代性与思想性的作品。本次分享会通过《小说月报》视频号同步直播。

图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