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这一中国传统艺术,近年来似乎已成为美国政治圈内的常见现象。特朗普和美财长贝森特就是这方面的高手,前者通过强硬立场吸引注意,而后者则常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就在某一天,贝森特先是贬低中国,紧接着又表示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这一反转令人瞠目结舌。
而贝森特的态度转变,并非偶然,它与美国的贸易利益息息相关,尤其是在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这种“变脸”的背后,隐藏着美国在全球贸易中日益焦虑的情绪。美国企业迫切需要重新审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特别是由于中方对于出口许可证的严格审批,使得美国的经济利益受到了不小的影响,眼看着这些利益渐行渐远,美国商界也开始施压特朗普政府,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
那么,美国贸易状况究竟如何?特朗普又在其中谋划着什么?自从特朗普推出“对等关税”政策以来,中美贸易关系就变得异常复杂和敏感。不仅那些本来就反对特朗普政策的美国企业感到焦虑,就连支持特朗普的商界力量也开始对当前的贸易环境产生疑虑。因为增加的关税,直接导致了企业成本上升,举例来说,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曾因关税问题面临货源不足的难题,而像英伟达这样的半导体公司则在稀土等资源的供应上遇到困难。除此之外,关税的增加还让这些公司不得不在成本上做出更大的让步。
虽然中美双方在经历了多轮谈判后,最终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关税下降,这些美国企业曾以为贸易将会恢复正常。但实际上,虽然关税减少,但中美之间的问题远不止关税那么简单。随着7月底的中美再次会谈,虽然未能达成太多实质性的成果,但也有了一些微小进展。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更令人担忧的消息——美国商务部负责出口审批的机构几乎陷入了瘫痪状态。
这个机构在美国商界中并不显赫,但其重要性却不可小觑。任何美国企业如果要出口商品,都需要申请并获得相应的出口许可证。没有这些许可证,他们的商品无法顺利出口。如今,这个关键机构的运作停滞不前,导致数千份出口许可的申请积压。这不仅影响了对中国的出口,还波及了其他国际市场。更令人焦虑的是,企业在等待出口批准的同时,中国的采购商已经开始与其他国家的供应商接触。更快的运输、更优惠的价格,使得中国并非只能依赖美国的企业,这让美方更加焦虑。
这对美方企业,尤其是像英伟达这样的公司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损失。黄仁勋曾成功推动特朗普放宽H20芯片的出口,但由于出口许可证的审批迟迟未能完成,数十亿美元的订单陷入了等待。而且,这一延误已经导致中国市场正在转向其他供应商。类似的情况在其他领域同样存在。中方并非没有其他选择,当美国的审批程序滞后时,市场上已经有其他竞争者能够提供更快速的服务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此时的美国企业,不仅面临关税政策的压力,出口许可的滞后更是加剧了他们的焦虑。即便这一审批机构恢复正常运作,企业依然面临90天甚至更长的审批周期,特别是半导体行业,审批周期有时会延长到半年。这样的延迟意味着这些企业很难赶上与中国的订单交付,必然会导致他们错失更多的中国市场份额。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美国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肖恩·斯坦也发表了警告,敦促特朗普尽快解决出口审批问题,否则美国将会进一步失去市场份额。这一警告无疑揭示了贝森特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在贸易谈判上,特朗普一再坚持强硬立场,而贝森特作为财长,便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尤其是在中美经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
值得注意的是,贝森特并非第一次对中国态度大转弯。早在中美贸易战初期,他便多次与特朗普合作,表面上维持强硬立场,而实际上却在暗中寻求与中方的对话和缓解矛盾的机会。在特朗普和贝森特频繁的强硬言辞后,中国始终保持坚定立场,并未因外界压力做出任何让步。这使得贝森特不得不转变策略,尝试通过更温和的措辞来推动对话的进程。
例如,在一次社交媒体发文中,贝森特表示,“本周在斯德哥尔摩的谈判取得了进展,我相信我们具备达成一个互利协议的条件。”并表达了对未来合作的乐观态度。虽然这条推文很快被删除,但它仍然表明了贝森特对中美贸易前景的深刻理解。他意识到,硬碰硬的姿态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进展,软化态度可能是当前局势下更有效的策略。
然而,特朗普似乎并未作出及时反应。虽然美国商界已经提出多次呼吁,但特朗普依然未对出口许可证的问题做出有力回应。当前,美国商界希望通过组织访华团来重新拉近与中国的关系,但在出口审批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访华的计划看似难以奏效。
特朗普此时依然选择保持强硬立场,忽视了美国商界的需求,似乎是在坚守他所推崇的贸易“脱钩”政策。这一政策原本旨在通过增加关税将中国市场与美国经济逐渐分离,并让美国制造业回流。然而,随着关税的逐步降低,特朗普显然开始面临一个不愿承认的现实——中美贸易脱钩并非易事,反而有可能导致美国经济的深度损失。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对出口审批延误的沉默,无疑是一次新的政策试探。但这一试探最终可能会使得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动摇。美国国内的支持者开始质疑特朗普的领导能力,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信任度也在下降。如果特朗普不及时调整政策,未来不仅会加速美国的经济困境,也可能让美国在全球贸易中失去更多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