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太阳鸟时评:追“青”逐“绿”二十载,美丽中国展新颜

   2025-08-17 b953053700
核心提示:  近日,《绿水青山绘就美丽画卷——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智库报告发布。这份约1.6万字的报告从理论创新、中国

  近日,《绿水青山绘就美丽画卷——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智库报告发布。这份约1.6万字的报告从理论创新、中国实践、全球价值等三个方面全面介绍了中国践行“两山论”二十年的发展经验与重要成果,也见证了中国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从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从高水平实施长江大保护十大专项行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到加强荒漠化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追“青”逐“绿”二十载,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广袤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享有更多、更普惠、更可持续的绿色福祉,美丽中国建设正在加速成为现实。

  深耕绿色理念,守护绿水青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的“一盘棋”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全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持续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等建设,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截至2024年底,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0.4%,首次超过90%;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全国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已消除“不健康”状态;森林覆盖率超过25%,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以绿色为笔、生态为墨,一个个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中国故事,书写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动人篇章,更展现了全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努力。

  激发转型活力,焕活金山银山。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于深化新旧动能转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将生态环境的优势转化成为经济发展的胜势。为此,四川高效推进节能产业,建立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推动新能源环保产业快速壮大,同时依托生态资产开发,推动旅游产业、环境产业、生态领域等新兴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湖北坚持以新动能置换旧产业为主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聚焦重点培强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北京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打造国家重大战略绿色发展高地,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探索形成“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等转化路径,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会愈发锃亮。

  践行绿色低碳,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护是基础,转型是根本,关键靠创新。人们欣喜于看到:二十年来,中西部地区推动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及北斗等优势产业集聚优势、蓬勃发展;全国广泛开展绿色生活、绿色出行创建活动,引导社会公众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理念,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以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为纽带,一大批标志性能源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在非洲落地生根……中国坚定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携手世界共享绿色技术,广泛开展绿色低碳国际合作,为呵护繁荣、清洁、美丽的绿色星球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力量,彰显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担当和底气。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浙江余村的思想星火,到神州大地的磅礴实践,“两山论”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已经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实写照。向新而生、逐绿而行,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以“绿水青山”焕活“金山银山”,在神州大地上铺展延伸更多“中国绿”,我们就一定能绘就更加壮阔的美丽中国新画卷。

  作者:宁云平

  (编辑:文骥 责编:崔凤娇 校对:田莉 审核:周牧)

  (来源:四川新闻网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