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由“亮证”引发的风波,包含两起事件:一个是,“会车遇奔驰女司机亮证逼迫让路”;另一个是,“派出所民警上门要求删帖道歉”。
事发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要不然,我就拿证了哦”,奔驰女司机一言不合就亮证,出于何因?亮证后,直接报出对方的家庭住址和姓氏,是如何获得信息的?此后,民警上门要求删帖道歉,又是怎样的情况?面对“热燃”的舆情,奔驰女司机不能失语,当地有关部门不能“失位”。
如今,有关部门已迅速成立调查组并公开回应,这一动作展现出对舆论关切的重视。惟有完整的真相,才能给当事人一个交代,给公众一个交代。一旦顾左右而言他,则可能适得其反,不仅平息不了质疑,反而引发更大更强烈的质疑。
还需要看到的是,事发后,涉事男子“已向当地警方及12345热线投诉此事”。因此,此次风波不仅涉及有关公职人员和有关部门的形象,还涉及执法公信力。为此,调查组更需严肃对待,回应舆论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以事实说话,绝不能回避真相;二是,依法依规处理,绝不能包庇纵容。相关人员一旦被查实存在违规违纪违法等情况,则要严肃处理,不轻饶,不能“罚酒三杯”,意图蒙混过关。事实证明,但凡轻举轻放,无不引发二次舆情,不可不慎。
针对当地辟谣“亮证女”的身份,人民网再次评论道:
在风波有演变成风暴的趋势下,舆论想听的不是“她不是谁”,而是“她是谁”。碎片化发布消息,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工作开展和发挥回应舆论的作用。反而会带来负面效应,折射当地调查工作不够系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