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简单分享一些零碎的点,但我相信拼凑起来会有一定的价值,但在开始之前,我想先给一个活动打一个广告。
下周二也就是两天后,Mike,也就是和我一起做播客的朋友,会在上海衡山路23号G23等待戈多酒吧做一个线下的分享,这是一位朋友新开的酒吧,我只去过一次,当然我不是很能喝酒,所以我只试过三种酒,里面有一个叫做“红玫瑰和白玫瑰”无论是名字还是味道我觉得还不错。而作为活动的主角,Mike是一个兼具了聪明,诚实和勤奋的人。这已经极其难得,更难得的是他还非常外向。
在魔戒的世界设定里面,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来自奇尔丹,当甘多夫来到中土的时候,他送给这位灰袍法师一枚火之戒指,并且对他说:
“或许在这个逐渐冷漠的世界里,你能用他逐渐点燃人们的心”。
这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但也是我经常在Mike身上看到的特质。
言归正传,我想今天改换一下顺序,先从品种说起。
铜:非常一致的短期和中期叙事
几乎我遇到的每个人都在期待铜短期的回调,以及中期的上行。换句话说,逢低买成为了一个广泛的共识。
对于短期的看空有几个理由
1,上半年需求的透支
2,美国高库存的回流
3,下半年的淡季
对于中期的看多有几个理由
1,美国的降息看起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2,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基建/电力等行业的投资在减税/降息/去监管的背景下可能走强
我是认可这个看法的,第一之前说过,中美的竞争,胜负手不是比谁更有货币纪律或者财政纪律,而是地缘政治和技术进步,所以这个环境下,我觉得股票和商品都是逢低买更好,而不是逢高空。第二,我确实不想在联储可能降息,中美还在50以下的时候,中期去看空经济。
而且我觉得铜的下行风险是可控的,例如之前说的,担心美国铜如果关税落地之后会回流。这个我不排除会有一些,但从逻辑上来说,把这些铜放在美国,去享受一个contango的曲线,摸到一个6美元/磅的价格,比再花一笔钱把铜搬运回LME,在一个更加Back的曲线上去卖,要更有价值得多。
抑或是担心下半年需求被透支后的采购减少,这点我觉得是存在而且已经发生的,但如果上海的库存不高,这个下行就是可控的。
所以这就变成了逢低买,低是多低的问题,之前说过,这取决于你对风险的看法,如果你觉得下半年的波动和上半年一样大,那就是70000-75000的区间,如果你觉得下半年波动小于上半年,那么就是75000-78000的区间。
这也是我最近越来越觉得,铜和金的研究更多关键在于地缘政治和技术进步,而不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一般来说,一致的叙事只有两个结果,要么走势比想象中更强,75000根本碰不到,要么出来一个黑天鹅,市场跌破之前心中的底部。
现在这个年代,有黑天鹅就有更多理由救助,所以根本不影响结论,这就是一个逢低买的东西,而且看盘面,我完全理解为什么大家买铜股票更积极
第一下半年没有看到立刻马上的供需矛盾
第二看多逻辑在中期,更适合股票表达
其实这些都是说过很多次的内容。
黄金:分歧更大,取决于不同的地缘假设
如果说铜似乎是一个非常一致的故事,在黄金上我看到的和听到的就是巨大的分歧。而这些分歧同样指向了一个地缘政治问题
如果中美真的有一个缓和的话,这到底是一个三个月的缓和?六个月的缓和?还是1-2年的缓和?还是从此公主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而我觉得对这种情况最好的一个复写,来自我领导的一个说法,我很佩服因为这是一个比我做得更好的总结
”黄金从过去两年的偏进攻品种,无论是进攻什么美元黄昏,或者美国赤字率走高,部分回归了一些防御属性,而在这个年代,防御属性的价值同样提高了"
黄金的流向和交易博弈其实很简单,也很清晰,但上面这个问题无法回答,导致了看法的分歧。让我再重复一次,我对地缘政治和技术进步的兴趣,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我越来越多发现,在我熟悉的品种上,主要矛盾已经彻底改变了。
黄金的机构投资者,无论中美,都会在股票Risk on的时候减持黄金而增持股票,但对于下半年是否会有一个中美一起的Risk on,或者中美政治的和缓到底可以持续多久有着巨大的分歧。我听过这是1-2年甚至更长的拐点的看法,也有2018年回家后一个季度翻脸的看法。
我自己的看法是,距离中期选举还有15-16个月,也许1-2个季度的和缓还是可期的。但这个看法没有任何根基,这也是我努力研究地缘政治的原因。
黄金的投资者,会在降息后增加购买,一方面是散户,一方面是机构投资者更强盛的防御需求。可现在第一你不知道降息的时间,第二你不知道降息后软着陆的预期到底什么时候来。
2019年是降息了三次,市场才开始Risk on,而今年联储一次降息没有,美股三大指数差不多就都破历史最高。
对于央行购金大家都认为趋势不可能停下,但数量和节奏存在不明。
所以黄金的分歧是巨大的,在金价好的情景下,中美或者全球的缓和不明显,市场Risk on并不强烈,或者向下波动,ETF的流入冲销机构投资者的流出;防御性投资者有更多理由防御,央行购买,黄金涨破前高继续复制2年内的故事。
在金价悲观的情境下,美国下半年和企业EPS预期都好起来,市场Risk on甚至泡沫,中美超预期缓和。这种情况下,金价会有回调,但配置型投资者预计会提供支撑,这个支撑的位置没有类似铜那样下游点价构成支撑的逻辑,只能说按照经验看是10-15%的最大回撤。
所以黄金的分歧和走势看法差异巨大,只能说落实到策略上,涨破3500或者跌到3000-3150我都愿意去看。但我确实感觉金铜的走势会逐渐发生分歧。
经济:2026经济可能并不差
过去两次供给侧改革,都可以说存在下面的三步走逻辑,供给侧改革-需求侧刺激-产业政策。
我看到很多讨论说如果只有供给侧改革,没有需求侧刺激,只会带来更大的需求走弱,这当然是对的,因为这个政策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单一政策。
如果你觉得北京只会做第一个,然后不做第二个和第三个,就差不多等同说他是XX,如果你觉得他是XX,那就应该空股票空到底。我只是不这样觉得而已。
实际上如果你仔细想想,很多时候,供给侧改革也可能是为了产业政策这碟醋包了这个饺子。这个系列政策的最大风险并不是什么做了供给侧不做需求侧,而是最后的产业政策效率不够高或者量不够大。
我不是说这次反内卷一定成功,我只是第一觉得它大概率成功,第二如果它要失败,也不是在不出需求政策这个环节失败,而是在产业政策这个环节。
如果我们眼光稍微宽广一点,美国此时做的战略竞争,是在两个领域发力
1,相信AI带来实际的需求增长,或者至少可以带来成本的降低
2,制造业关键节点回流保证安全
其中第一点,如果美国的AI真的搞出一个好应用,那么我相信中国也会有更好的应用,第二点,降低制造业成本是一个对工人很不友好,但对于制造业进步很有用的事情,这带来了社会改革和制度改革的压力。
但说一千道一万,2024年上半年说的最多的,北京在用一个周期性政策,对抗结构性的压力,到2025年的7月底可以说已经成为过去式,无论是水电站还是给股票市场的融资支撑,都不是周期性政策,当然你可以像去年9月份那样质疑政策的力度是不是足够,但我自己从来不质疑结构性政策的力度。这就像2020年3月,CARES Act刚开始也不够,但这不重要。
最后很多朋友都问过我,什么叫做结构性的政策,我一般有一个Rule of Thumb,如果一个政策不是每一个萧条都会出来,那么他就可能算结构性政策。
所以当北京开始改变思路,明年PPI有可能变成正数,美国明年会有中期选举,会有新联储主席的时候,我确实不想看空2026年的经济。大概率会有黑天鹅,但我还是逢低多的思路。
下半年的波动
这其实是一个蛇足,宏观和策略只需要回答到底是逢高空还是逢低多,低是多低,高是多高的问题。很难回答有没有低有没有高的问题。
但我还是想多说几句,当作对自己的锻炼。过去几年下半年的波动都不低,一方面是因为波动率特性使然,一方面,美国财年都是10月份开始,所以在长债买盘减少的时候,每年10月之前都有一些多多少少的扰动。
今年和去年,这个扰动还被加上了联储的决议,所以今年下半年的波动我觉得还是存在的。我听到最多的基本假设是下半年的波动会比上半年更小,因为Trump更合意了,因为中国的不确定性更小了。
我属实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就像在铜上面说的,一致预期很难完美实现,落实到今天的世界,要么美股波动很小市场真的就Risk on,在一个非常危险的位置继续走高,要么就有一个超预期的风险。
我自己觉得,无论我们看到一个Risk on,比方说美股三大指数破前高之后大科技股开始涨,还是我们看到一个没想到的风险,都可能要记住,这是一个地缘政治和技术革命的年代,没人在乎货币纪律和财政纪律。在这样的世界里,股票和商品我觉得都是逢低买的大思路。
而如果说美股在历史新高的位置,中国的股票市场我觉得其实反而更有趣
1,这是一个PPI可能好起来,还没好起来,对于看宏观的人来说,这是股票的完美环境
2,供给侧改革-需求侧刺激-产业投资会带来巨大的分段机会
3,看不到任何理由人行要收紧货币,与此同时,人民币竟然更多是升值压力。
而商品的短期炒作退潮之后,我觉得也会遇到一个需求的验证期,这个需求如前所述,和美国的货币政策,中美关系都有关,但我相信会有一个需求刺激跟着供给侧刺激,我虽然不知道他们中间的间隔,就像我不知道中美和缓的话到底会持续多久。但这个事情的结果我觉得比时间更确定,只是可惜投资中,时间比结果更重要。
所以坦率说,我自己觉得虽然我对金,铜更熟悉,但股票可能是更好的市场。中国市场还有一个地方有魅力就是牛市经常有暴跌,让逢低买策略总可以兑现,也许大家应该多找找比我更专业的股票分析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