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记者故事|紧盯市场变动,经济报道的魅力与压力并存

   2025-08-05 kongyu600
核心提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作为一名经济领域的报道记者,需要时刻关注宏观经济指标变化及其微观影响。2023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作为一名经济领域的报道记者,需要时刻关注宏观经济指标变化及其微观影响。2023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明显,呈现先升后贬再升特点。我的报道《汇率波动下的“账本”》刊发于同年7月,选题来源是当时一名打算留学的实习生发现,美元、欧元等外币正在升值。此前的5月17日至18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跌破7.0关口。

当时我刚接触外汇领域报道,知道汇率波动会影响留学生出国成本,也会影响企业进出口,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复杂,不仅受到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市场行情影响,短期内银行、企业、个人及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行为都将影响汇率走势。

考虑到首次接触外汇报道,稿子最终主要聚焦在企业“账本”的变化。一家专门出口经编间隔织物的集团执行总裁告诉我他的惨痛教训:2020年人民币升值,由于未及时结汇、未运用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集团出现300多万元人民币的汇兑损失。

实际上,在市场汇率呈现双向波动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往往很难精准管理外汇汇率风险。我采访的多个企业老板都想过不少办法提前“锁汇”,规避因汇率波动带来的经济损失。如何锁汇?我请教了一位负责国际业务(金融市场)的银行经理,他分享了当年年初的一个案例:一家服装外贸企业,基于订单利润核算的预期汇率(约6.75),通过远期结汇将平均汇率锁定在6.86,从而稳住利润。

这次报道从采写、交稿到拼版,我都始终关注汇率市场的动态变化,担心汇率异常波动。这是经济报道的常态挑战,也是魅力和压力所在。

这次尝试也成为继续学习、积累的起点,后续我跟进人民币汇率报道,如《人民币走强 升值预期升温》《美联储降息引发连锁反应 中国如何应对》等。在采写过程中,我越发体会到经济现象的复杂性与报道准确的重要性,认识到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形势,记者不仅要报道“发生了什么”,更要努力阐释“为何发生”及“意味着什么”。

图片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