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草一:笔锋未动,审题先行。
在情境化与任务驱动化的设题背景下,任务驱动写作试题,是在题干中指出明确的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因此,题干中的文字材料,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为写作任务提供了多元的思维立意角度,可供考生充分阅读,进行思辨分析。因而,需要考生仔细阅读情境与材料,注意圈画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文体精准定位,是要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还是发表独到的见解?是抒发真挚的情感,还是阐述深刻的道理……选择越多,更要精准把握。厘清任务,确定文体,注意不同文体之间的格式要求,才能上对“跑道”。
粮草二:笔锋未动,立意先行。
古人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决定着文章的高度和深度。完成了审题,紧接着就要确定立意。一方面,考生可以注意情境化作文的生活性,关注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体验,从“小我”着眼。一方面,注意作文的思辨性与高度。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做“有创意的表达者”,紧扣时代脉搏,融入个体对社会的热点与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立意新颖但不偏颇,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让读者感受到你独特的见解和对生活的热爱。
粮草三:笔锋未动,提纲先行。
思考是大脑编程的过程,而将思考成果变成文字,就是输出的编码过程。能下笔立就自然是好,但为了保证作文的过程能沿着自己的立意前行而不偏离轨道,就需要提纲先行,做好我们写作的“路标”。考生需要提纲,来保证文章始终能围绕自定的中心展开。提纲上合理的结构能使考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据可依,做到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而新颖的结构形式更能为作文增添亮点。建议预留5分钟构思提纲,确定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规划好段落层次。因此,提纲先行,就是写作的关键保障。
粮草四:笔锋未动,选材先行
提纲搭好架构,素材即为血肉。真实鲜活的素材能让文章充满温度、有生命力。与其绞尽脑汁虚构,不如取材生活。校园里的一次小组合作、家庭中与父母的一次促膝长谈、成长路上的一次自我突破……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小事,只要融入你的真实感受和深刻思考,都能成为动人的写作素材。写作时,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渲染氛围,能够助力考生情感自然流露,引发读者的共鸣,以真情实感打动人心。